- 主要內容:
- 封面特集:OPEN CAMPUS 打開專門學校大門
- 留日達人:潘怡良
- 作品發表:BETRAYER
- 特別企劃:2024留日生活費大調查
- 品味日本:金澤冠軍咖喱拉麺
留日歷程塑造服裝專業基礎
打造品牌成就針織女王留日達人
- 潘怡良
- 學歷:文化服裝學院 織品設計科
輔仁大學 織品服裝研究所 碩士
輔仁大學 商學研究所 博士班
澳門科技大學 工商管理 博士班 - 現任:GIOIA PAN 品牌主理人
受家族事業的影響,潘怡良在高中畢業後選擇赴日就讀服裝專業。儘管當時她並未以成為設計師為目標,但隨著文化服裝學院課程的進展,她仍然穩紮穩打地掌握了製作服裝的專業技能,並始終堅持對品質的要求。這段留日經歷不僅讓潘怡良開闊視野,並奠定了她在服裝設計領域的堅實基礎,特別是將針織發展成禮服的獨特技巧,讓潘怡良「針織女王」的美譽名實相副。
- 採訪‧撰文╱張莠蓁
從小家中經營服裝代工廠,因為父母與日本人有事業上的往來,這便成為潘怡良前往日本學習服裝專業的重要契機。她回憶道:「當初會到日本學習服裝專業其實是因應父母的期望;一方面與日本有事業的交流,二來日本鄰近台灣,他們在忙碌之餘也方便就近照顧,加上當時歐洲還沒有太多服裝相關學校,文化服裝學院卻早已是全球頂尖的服裝學校,因此我最後選擇了該校的織品設計科。」於是,潘怡良在高中畢業後依照原定計畫前往日本,為了具備基礎的日語能力,在出發的前半年她在台灣的補習班學習五十音及基本問候語;而基於最終目標是文化服裝學院,在抵達日本之後她首先進入文化學園所屬的文化外國語專門學校,進一步加強日語能力。
跟隨專門學校課程 習得紮實的製衣基本功力
潘怡良坦言一開始對製作服裝沒這麼感興趣,也沒想過最後會成為設計師;「直到我發現學校畢展需要穿自己製作的衣服,才意識到不能隨便應付。慶幸的是文化服裝學院相當重視基本技術,規定每位學生都必須操作編織手搖機,並親自製作服裝。這與國外只強調創意而忽略基本功的理念大不相同,也因此學校所傳授的基礎技術對我來說收穫很多。而在實習時期,作為研修生的我有機會直接接觸來店購買的客人,藉此了解到客人的需求及回饋。客人回饋的意見可能是我們在製作服裝時未曾考慮到的,當年的實務經驗讓我開始重視從縫製、整燙到小線頭等每個細節,甚至連包裝也相當講究,真的被影響很深。」
留學學習專業之餘 更重要的是積極融入異國生活
回顧在日本的那些年,潘怡良表示當時的她不僅專注在服裝的範圍,同時重視生活的態度,並且積極融入在日生活。「我覺得融入生活很重要,我很喜歡觀察,自己做品牌之後也會利用出國的機會觀察當地的人事物,這對我來說是靈感的來源。在日本的時候很年輕,也許是沒想太多,也剛好正值喜愛玩樂的年紀,我喜歡跟朋友聚餐、吃美食、逛街,以及一起到日本其他城市旅遊,因而看到日本的不同面向。加上日本在新產品的推出速度遠超過台灣,許多電器產品、數位相機等,往往在全球還未流行就已經被更新汰換;也因此在日本的好處是可以隨時接觸到最新的流行資訊,這樣的生活現在回想還是覺得很棒。」
返台後自創品牌並身兼多重角色 留日經歷成就了今日輝煌
自文化服裝學院畢業後,潘怡良因家族事業的關係進入日本一家服裝設計公司,當時她負責與多家服裝品牌對接,協助製造生產。在累積了近兩年的工作經驗之後,潘怡良便順應家人的要求回到台灣,首先在家中的加工廠擔任業務一職。爾後隨著加工廠的外移,潘怡良發現一些老師傅的手藝很好,因而萌生自創品牌的念頭,於是在2001年成立了「GIOIA PAN」。
成立品牌的初期,台灣的大環境較為景氣,到了2003年潘怡良在台北101開設首家精品概念店,隨後又陸續在北京展店。接下來的幾年,她除了在台灣做品牌,也開始帶著自己的設計到巴黎參展。直到2008年,為了拓展更大的市場加上意識到台灣設計斷層,潘怡良便決定將品牌重心轉移到大陸;經過幾年的努力,她的設計不但被認可,更得到中國服裝設計最高獎「金頂獎」的肯定,只是一場新冠疫情,又讓她回到了台灣。回台灣之後潘怡良開始嘗試著轉換身分,首先是在輔仁大學的商學研究所,以及澳門科技大學攻讀工商管理博士班,期望能將所學運用在公司的經營上。在繁忙的雙博士課程之外,她也兼任輔仁大學事業長、織品服裝學院教授,並帶領學生參與國際性的比賽,同時擔任教育部「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的評審等等,角色相當多元。
能夠達到今天的成就,潘怡良深感一路走來並不容易。她認為留學日本的經驗對於現今的服裝事業至關重要,無論是對服裝製作的品質要求還是原創設計等各方面,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她勉勵大家,如果有機會出國留學,不論目的地是否為日本都應該好好把握,否則視野可能只會侷限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圈內。她也提醒,出國留學前最好先想清楚學習的目的,並且具備足夠的抗壓能力,這樣才能避免因為半途而廢而中斷留學生涯。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留日情報雜誌1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