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誌出版>當期雜誌第145期>留日達人
留日情報雜誌
第 145 期2025年01月15日 發行
封面 封底

訂購雜誌

線上試閱

1994年● 每季發行
中華郵政北臺字第6259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留日期間親身浸淫日本各項傳統文化
返台後展現資安專業發揮所長留日達人

  • 謝佳龍
  • 學歷:京都大學 情報學研究科 博士課程 研究指導認定
       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 資訊安全 碩士
       國立交通大學 電信工程 學士
       東吳大學法學院 碩士在職專班 在學中
  • 現任:支付產業 資訊安全長

 擁有理工專業背景的謝佳龍,早早就為大學畢業後的進修訂下規劃,最終在因緣際會下選擇憧憬許久的日本,展開他的碩、博士生涯。在日求學期間,除了專注於資訊安全的研究,謝佳龍也積極投入日本傳統技藝的學習,充分展現對日本文化的熱愛。如今的他持續深耕資訊安全專業,並在台日兩地的工作模式中取得平衡,致力於結合雙方優勢,期盼創造最大的效益。

 

  • 採訪‧撰文╱張莠蓁
  • 攝影╱楊侑蓁

 

 出於對日本及其文化的嚮往與喜愛,謝佳龍自國中時期興起了自學日語的想法。他先是購買卡通歌曲的錄音帶,然而沒有背過五十音的他完全看不懂歌詞,於是又到書局買了日語字典查詢單字,並且用注音標記發音。他同時對中國歷史感興趣,在閱讀許多三國志相關書籍後,發現很多時候日本人寫的書更具廣度深度。因為喜歡日本人對史實的考證能力與邏輯架構,謝佳龍轉而閱讀日本的戰國史,並且試著挑戰日文文庫本,這段經歷遂成為他了解日本歷史的起點。

 擁有理工背景,謝佳龍原本計畫先在美國攻讀工程學位,之後再前往日本攻讀管理學位,這是因為他認為日本有許多享譽國際的知名品牌,其商業文化必定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將日本留學列入未來的規劃中,豈料計畫趕不上變化。他分享:「當完兵之後我申請了幾間美國的學校,其中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的教授告知,如果選擇位於日本神戶的分部就讀,很有機會可以拿到全額獎學金。」當時卡內基美隆大學在日本的分部剛好開設第三年,恰巧謝佳龍原本就憧憬日本,於是他決定就讀位在神戶的分部,讓兩個願望一次滿足,更棒的是還能夠領取獎學金。

從課業繁重的碩士生活 到博士時期突破語言藩籬

 由於繁重的課業與全英語的上課環境,謝佳龍其實甚少接觸到日本社會,更沒有時間享受在日生活。碩士畢業之際,打算繼續深造的謝佳龍原本在匹茲堡的母校及加州的學校之間猶豫不決,後來在一次研究會上他認識了京都大學的教授,因而改變了最終的選擇。「教授建議我可以考慮京都大學,但是我的專業是資訊安全,與充滿傳統文化的京都完全無法聯想在一起。查詢過後,我才發現京都大學的資訊相關專業也很強大,於是決定報考。當時我的日語程度大概是N3左右,擔心無論是生活或是讀書都有難度,但教授認為博士班是以英語撰寫論文,日語能力的好壞不會構成任何問題。

 對於日語的學習,謝佳龍認為需要環境,但是在卡內基美隆大學的碩士生活並沒有開口說日語的機會;直到博士班時期,除了全日語的環境,他還選擇校內專為外國人留學生開設的就職面試課程,這才通過了N1檢定。謝佳龍也從兩件事感受到自己日語的進步,第一個是在夢中使用日語,這表示他已經全然接受日語思維模式;第二是考N1檢定的時候跟考官進行理論,能夠使用有限的日語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更讓他確認自己的日語已經有相當的進步!

對日本歷史與文化的理解 有助於更加適應日本生活

 因為對日本的歷史、文化早已有一定程度的認知,謝佳龍反而能夠理解日本人處事背後的理由,這也讓他在留學後沒有感受太大的文化衝擊。在京都大學時期,謝佳龍也順利申請到扶輪社米山獎學金。除了領取到足夠的生活費,每個月必須參加扶輪社的月會,並且每位獎學生都會分配一位社員負責協助在日生活。謝佳龍認為這是在學生時代能夠與社會接點的一個地方,而負責照顧他的長輩夫妻相當好客,經常分享許多京都傳統的文化。雙方的聯繫與交流延續至今,是謝佳龍相當珍惜的緣分。

外國人在日就職企業首重日語 同時被期待完全融入日本工作文化

 離開學校後,謝佳龍到東京就職。「我以大型顧問公司為就職目標,而恰巧這些公司都位在東京,因此只能離開熟悉的關西到東京生活。」雖然是新卒(應屆畢業生)身分,但他坦言在找工作的過程中還是遇到蠻多困難。在某次面試中,他向面試官說明自己的博士研究,也精通英語,而日語還在學習中,接著詢問面試官對自己的期待,孰料得到的回答竟是:「把日語練好再來!」顯見日本企業首重的還是日語能力。爾後謝佳龍進入了NTT DATA 集團的資安子公司,成為公司第一個外國人正式社員。起初,他預期能以外國人的身分提供不同觀點,但久而久之他發現公司希望外國人能夠按照日本人的方式思考與行事,完全融入日本的工作文化。「我原本就對日本文化的接受度很高,因此這對我來說沒有不好,但我還是覺得很辛苦,因為我不是日本人。」他也面臨到日本職場文化中不成文的規定,像是以八個人的辦公桌為單位,資歷最淺的人必須接電話,恰好他正是當中最晚進公司的人,因此每每電話一響,他總是在腦海中快速回想曾經學習過的電話禮儀,戰戰兢兢的對應每通來電。

返台就職結合台日兩地優點 在職場發揮最大效益

 在東京工作六年後,謝佳龍最終在家人的要求下與太太、小孩回到台灣。只是從未體驗過台灣職場的他,回國後首先感受到的是逆文化衝擊,畢竟在日本所經歷的一切早已深刻地影響他的處世與價值觀。舉例來說,在京都大學時期有許多研究發表,教授會一一追問他所提到的每個詞彙的定義,有些雖然是大家普遍認知的概念,教授仍會確認謝佳龍是否理解。在這樣不斷被提問與自我思考的過程中,他的知識也更加清晰。再來是任職日本電信電話時期,謝佳龍發現主管不只要求報告的內容,對於格式也相當重視,高標準的檢視讓他開始留意細節。沒想到回到台灣之後,某一個老闆卻直言他學習到日本人的壞習慣了,「當時我大概知道老闆在講什麼。我的做事速度可能不是最快的,但要求的正確度卻是最高的,這是因為我傾向先清楚了解客戶的問題,用專業的方式做出最符合客戶需求的東西。有些人回覆客戶的速度雖然快,但出錯率較高,便需要花費更多時間來回修正。」謝佳龍認為這只是文化背景與社會環境的不同,沒有誰對誰錯,但他選擇調整心態,在台日的工作方式之間取得平衡,期盼能讓客戶感受到台灣式的效率,同時兼顧日本的高品質,將兩地的優點結合發揮最大效益。

保持身為外國人的差異性 當個入境隨俗的外人

 「Getting what you came for」─這是謝佳龍想跟讀者們分享,也是影響他很深的一句話。他認為花了這麼多的心力到人生地不熟的環境學習,必須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當下做的事情是不是符合最初的目標,切莫因為貪玩而荒廢學業,牢記留學初衷才不會留下遺憾。再來是在入境隨俗的同時,也要記得保持自己身為外國人的差異性,才能夠在日本社會中提供不同價值,也能適時減輕在日本的生活壓力。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留日情報雜誌1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