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道上舞出活力與文化交流
日本與台灣在よさこい上相遇熱門主題
よさこい──誕生於現代而發揮傳統民俗
よさこい原本是日本高知縣流傳的一種民謠古曲調,做為一種舞蹈祭典,則是在60餘年前的現代才產生。同樣在四國島上的德島縣,古來流傳一種民俗舞蹈「阿波舞」。德島阿波舞祭聞名全日本,激起了高知縣的競爭意識。因此高知的民間團體,就企劃以當地的民謠曲調,搭配民間傳統的盆舞舞步(日本在盂蘭盆節跳的一種民間舞蹈,各地曲調、舞蹈動作不同,但多以一邊跳舞一邊繞圓周前進為特徵。阿波舞也是盆舞的一種),來創作一種新的舞蹈祭典,「高知よさこい祭」由此誕生。第一屆高知よさこい祭在1954年開辦,之後定期在每年8月9日到12日舉行。而よさこい是日本古語,字面上的原意是「歡迎夜晚來到」,所以部分華語觀光導覽上翻譯成「夜來(祭)」。
雖然取材自傳統民俗曲調與舞步,但よさこい誕生於現代,其舞蹈形式非常自由,基本特徵是:以小團隊形式演出,每隊舞者人數在150人以下;與盆舞相同是一邊舞蹈一邊前進,而且必須手持「鳴子」(一種類似響板的樂器,原本是農人用來驅鳥);配樂可自由改編,但必須編入一部分よさこい的曲調。因此各表演團隊都能活潑展現獨有的風格,有的穿著傳統服飾、跳傳統舞步,有的卻是穿現代的西式服裝,搭配搖滾曲風。隨媒體報導,高知よさこい祭很快展開知名度,與德島阿波舞一齊名列為四國三大祭之一。
到了1992年,北海道札幌市為振興觀光,而模仿高知よさこい祭,結合北海道民謠曲調「索朗節」,定期於每年6月第2週舉辦「YOSAKOI索朗祭」。結果使全日本再次注意到這種自由奔放拘束少,熱鬧喧騰可與舞者近距離接觸,又不失傳統民俗氣息的舞蹈祭典。結果大受好評,在第5屆的參加隊伍人數就突破萬人,觀眾人數突破百萬,同時帶動日本全國的よさこい風潮。
成為民間表演團體的台日交流舞台
札幌YOSAKOI索朗祭自2000年後,不時創造200萬以上參與人數的驚人活動成績,日本國內外媒體爭相報導,也陸續有海外團體報名參加。台灣交通部觀光局為做宣傳推廣,自2004年起開始組團參加。另一方面,日本三重縣津市的「安濃津よさこい」,曾在03年到台灣燈會上演出,從此與觀光局結下善緣。因此自08年起,觀光局也同樣組團赴三重縣參與活動,互通親善。
目前「YOSAKOI索朗祭」與「安濃津よさこい」是台灣官方固定參加的兩場活動,多年以來已締結深厚的友善關係。在今年台中踩舞祭上,就看得到來自北海道與三重的代表團。而台灣的赴日代表團,雖然皆以「Time for Taiwan」為隊名,但演出團隊每年不同,大多是邀請國內高中、大學的舞蹈、民俗表演相關科系師生參加。舞藝精湛的台灣學生團隊在よさこい會場上,往往以兼有年輕活力與專業藝術性的演出驚豔四座;而寶貴的海外演出機會,也帶給這些年輕人們新的視野。
2016/6/8~6/12
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系 in YOSAKOI索朗祭
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系已經有好幾次代表參加よさこい的經驗,編舞老師對於演出籌備侃侃而談,既然是代表台灣,就要表現台灣的元素。本回的舞蹈主題是「霹靂俠客」,「霹靂」是如今台灣布袋戲的代名詞,「俠客」更是劇中的中心元素。因此在這段短暫的舞蹈演出中,運用「剛柔並濟」的結構,呈現俠客重情義、重信念的風範。並使用道具鐵扇的開合聲響,展現英雄好漢的氣魄。而服飾的長紗圓帽,不僅是呈現布袋戲的特有造型,也詮釋俠客瀟灑自在的性格特質。
氣氛奔放但規劃嚴謹
本年度25屆活動中,文大舞蹈系從前夜祭開始演出,接下來接連兩天的活動日,整整做了25場演出。帶隊老師表示:「有時候一次就前進5個街區,等於是要一面表演一面前進500公尺。所以我們意識到在排練的過程,就要著重於體能訓練,不然無法達成演出。而我們的表演模式是舞台性的,所有演出都用盡全力。參與よさこい,對我們也是一種學習。尤其是養成同學的毅力和耐力還有體力。」
雖然過程相當辛苦,但帶給老師與同學們激勵的,是現場民眾的熱情與欣賞。「日本人在這樣的活動中,給我們的感覺是很親切的。當經過他們前面,他們的表情、反應,表現出的就是『你們很棒』那種感覺。後來在台中的演出,當然也是因為台灣人還不熟悉這樣的表演形式,觀眾的反應就沒有這麼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