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誌出版>歷年雜誌第111期>留日達人
留日情報雜誌
第 111 期2017年10月01日 發行
封面 封底

訂購雜誌

線上試閱

1994年● 每偶數月發行
中華郵政北臺字第6259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主要內容:
  • 封面特集:日本語學校選校攻略
  • 留日達人:蕭陳泳
  • 寫真披露:觀光客不知道的私房景點
  • 熱門主題:羽後町的自然與人文之美
  • 品味日本:北村家くるみ小料理屋

經由留學體驗人生 學習創造新價值
更懂得如何生活與釋放 留日達人

  • 蕭陳泳
  • 學歷: 東京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科電氣專攻修士
        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學士
  • 現任: 天光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台北東海扶輪社 社長(2017-18年度)
        台日產業技術合作促進會 理事

高中因為興趣所成立的攝影社,無意間開啟劉宥瑩赴日的決心與夢想。在日本與恩師共同研究的時光也對他影響甚大;赴日八年,劉宥瑩將所學帶回台灣教育界,企圖用一己之力翻轉台灣學子對攝影學習的想法。

一門日文課引發興趣 開始展開留日旅程

  「當初是覺得因為台大電機系系上女同學很少,所以想要找個女同學比較多的課,因為這樣的機緣才在大三時跑去修日文課。」蕭陳泳笑著回想當初年輕時學習日文的動機,因為這有趣的動機讓他遇上了日語教學名師鍾芳珍,鍾老師豐富且有趣的教學內容讓他進而喜歡上日文,之後追隨著鍾老師的腳步在暑期到東吳大學推廣部上她的日語課;大四時為了加強日文也把握放學後的時間到忠孝日語提升自己的日語能力。也因為與日語的邂逅,在大四時得知日本交流協會有提供給要前往日本攻讀碩、博班學生的留學獎學金後,蕭陳泳也毫不猶豫地報考獎學金考試。「選擇去日本留學的原因第一個是覺得日本在電機這一方面的表現不差,另一個原因則是我想透過留學體驗人生。」蕭陳泳思索了幾個選擇到日本繼續深造的優勢及理由,也因為想要趁年輕時藉由留學來體驗人生,在順利申請到日本交流協會的獎學金後也決定負笈前往日本。

  「大四畢業後的暑假我和朋友一起去日本玩一個禮拜,順便到處看看學校,雖然還沒有決定要跟哪位老師或是進哪間學校,我還是去各個校園走走逛逛,思考一下哪間學校比較適合自己。」行動力滿分的蕭陳泳在下定決心要到日本留學後,用著一張日本鐵路通票(JR FREE PASS)搭乘JR,從東北大學、東京大學、東京工業大學、名古屋大學、大阪大學及京都大學一間間實際走訪;旅遊結束返台後也馬上準備申請資料、拜託系上唯一會日文的教授幫忙寫推薦信,申請的結果也很不錯,收到了北海道大學、東北大學、東京大學及東京工業大學等等名校的錄取通知,經過一番考慮後選擇到日本第一學府─東京大學大學院的工學系研究科當研究生。

  在拿到交流協會的獎學金和東大大學院的入學許可後,蕭陳泳先以大學院研究生的身份入學;而在研究生身份階段時,他也積極旁聽大學部的課程、參與研討會,把握各個學習的寶貴機會。因為日本學制的關係,要正式當上大學院生必須要先考過入學資格考,「因為我大學可說是玩了四年,所以在準備研究所考試時要把大學四年的東西全部重新念過一遍,外加日本當年最新技術知識。」蕭陳泳努力準備補足大學階段荒廢的課業,經歷了三次入學考的筆試及口試、花了一年半的時間終於考上正式「院生」的資格。

用留學生活體驗人生 計劃與時間所帶來的變化

  一進東大時因為指導老師是剛升等的年輕教授─瀨崎薰,所以蕭陳泳算是瀨崎老師門下第一個學生,也受老師的教學與照顧整整三年半的時間。因為與老師年紀相近僅相差十歲左右,有別於一般教授多是較年長、嚴肅且難以接近的刻板印象,蕭陳泳與指導老師的互動十分輕鬆有趣。除了在專業學術上的鑽研之外,有閒暇時還會相約去打撞球、打打麻將、柏青哥等等一起玩樂,在生活方面也會適時地給一些參考建議,亦師亦友的關係讓他的留學生活更加精彩。

  當年日本交流協會對於留學生的日語能力部分並沒有特別要求,認定只要學生有能力考過交流協會獎學金就等同日文能力有檢定一級的程度,所以他並沒有另外考其他的日語能力檢定考試,加上當時在學校與老師多是以英語溝通討論,因此他也把握課外閒暇的時間,繼續精進自己的日語能力,例如在生活中多多使用日文與周遭的人溝通、下課回家時觀看全日語的電視新聞或是節目訓練自己的聽力。「我覺得可以透過唸書來體驗人生是個很棒的方式,畢竟比起去那裡工作來說會比較沒有壓力,而且能夠用學生的身份住在日本比較能觀察到許多事情,當然如果能在有獎學金的支持下到日本念書真的是最好的。」除了日本交流協會獎學金之外,他也以優異的成績申請到了扶輪社的米山獎學金,整個三年半的留學生活不需要擔心生活費的問題,也有餘裕去日本各地到處走走、交交朋友,開拓自己的國際視野。

  除了校園生活之外,蕭陳泳很感謝當年東京淺草扶輪社的社友們的照顧。因為當年是領取該扶輪社的獎學金,每個月都會去參加他們的例會,不僅透過扶輪社更了解日本社會,也建立許多在日本的人脈關係。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負責照顧他的社友─中川隆司先生時常噓寒問暖、給予各種協助,甚至邀請他參與家庭聚會,讓他即使是一人隻身在外地打拼也能有家的歸屬感,學成歸國返台後也依然保持聯繫。忘年之交的情誼讓他感念至今,即使到中川先生過世之後,他的家人還是主動聯絡關心近況,是份難能可貴的友誼關係。(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留日情報雜誌1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