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麟瑋(台灣.31歲)2014年1月入學
發表時間:
2014-07-17
一直以來都對日本的語言和文化很有興趣,在開始學習日語並越深入了解日本之後,決定親身到東京生活一段時間,親自體會和了解日本。想要學習的東西不外乎是提升自己的日語能力,尤其是說的能力。畢竟口說的能力除非到日本每天生活,盡可能的使用日語之外,是很難提升的。另外很多東西也是每天生活大小事需要的時候,才知道原來日語是這樣說的,而學習到不少課本上沒有的東西。希望未來能夠有機會在日本工作一段時間,或是用作為未來生活上、工作上也好,溝通的一種能力。
●來日前的準備
正式開始準備大約是來日本的3個月前左右,準備的內容不外乎就是上網找學校資料、參考其他前輩的部落格、前往代辦詢問學校資訊、查詢住宿資訊和訂機票等等。其實準備得越多,心裡就會越踏實,因為知道自己真的要開始做這件事,而且了解越多資訊也越能知道自己想到的是什麼,能夠預期眼前將會遇到的大概是哪些狀況。決定要來日本的時候,日語能力大約是N3~N4的程度,不過因為沒有什麼練習的機會,所以我的聽讀寫能力一向比口說能力要好一些。
●關於目前就讀的學校
一開始是從代辦那邊聽到這間學校的資訊。因為代辦親身到學校考察過,覺得課程及同學們之間的氣氛很好、很適合學習,以及同學的國籍比較分散,除了亞洲、美洲之外,歐洲的同學也有不少,再加上課程中會比其他學校強調會話的能力,所以決定到KAI學習。幾個月下來,我很喜歡這間學校,老師和事務所的大家都很親切,同學們也都是對異國文化和語言很有興趣,有著學習熱忱。因為是中級的關係,大家也會儘量在聊天中夾雜日語,或是順便練習新學到的詞彙。學校方面也有各種幫助我們學習的管道,比如像是有談話室可以練習自己的口說能力,也能在遇到需要使用日語的時候,比較不會害怕、陌生;或是安排日本人的自願者們來參與課程,像是有與日本人的自由對話時間,或是在他們的協助下的作文時間等等。
●留學生活的甘苦談
目前還沒有參加過很多學校的活動,不過跟班上同學有時候相約午餐或晚餐,大家閒聊著各種話題或是各國的差異等等,都是很有意思的回憶。像是之前一同去吃文字燒的時候,就會發現有些人是第一次吃到這樣的料理,可能也不是很清楚要怎麼下手,大家互相幫忙形成很有趣的畫面。另外,台灣人的我們很容易被認為是日本人,可能走在路上也不會引起太大的注意,但瑞典或義大利來的同學,因為外國人的長相很容易引起日本人的搭話或是熱心協助,結果就形成大家一起閒聊的狀況。這些也都是我們本身不太可能會有的經驗。
●海外的家--甜蜜小窩
我住的是鋼筋水泥式公寓,房間約有6疊大,包含有客廳、廚房、個人衛浴空間可以使用,每個月的房租是12萬5千日圓左右,含水電。我的三餐以外食居多。
●給日本留學後進的建議
日本跟台灣很不一樣的地方是,即便是同一間連鎖店,不同的分店價錢也會有所不同,或是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店裡價錢會差非常多之類的,必須要稍微留意一下,就不用買貴吃虧,同時也可以節省生活費。另外很多店都會有集點卡的制度,常去的店可以申請他們的集點卡,就可以點數回饋省下一些錢。最重要的是記得不要帶給別人困擾,比方說垃圾的處理還有說話的態度,畢竟日本是很注重禮節的國家,若是不拘小節的台灣人個性讓人誤會成無禮就不好了。最後就是遇到任何不懂的地方都要提問,日本人大多都會儘量回答或幫助,記得要有禮貌的提問就是。
●獎學金方面的事情
學校每學期都有提供獎學金,而老師也都會在申請期間來臨前在課堂上提醒大家,但我本身沒有留意詳細的金額或種類。
●打工經驗談
我現在沒有打工。
●其他感言
選校前最重要的還是要先問自己想從學習中得到什麼。比方說是要通過考試、自我能力提升、多認識不同國家的朋友、能夠運用在未來的工作之中等等。比起單聽旁人的推薦或是去有名的學校,依照需要選擇合適的學校才是最好。還有就是多參加學校的活動,或是多跟同學交流,即便自己沒有認識日本人的朋友,在跟同學一起出去聚會的場合,也可能有機會認識他們的日本朋友,進而認識各種不同的人。台灣的同學通常比較容易害羞,或是聽到同學們講英文的場合就退縮,但是其實不論是日本人或歐美來的大家也都有興趣想要多了解台灣,或是學習一些中文,所以自然也可以開啟很多不同的話題。